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买买买”的“双11”,带热了非遗产品在网上的“卖卖卖”,销量水涨船高。借力互联网闯市场,是非遗活化的好兆头。 但同时,“老”非遗也遇到新问题。前不久,由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法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研讨会举行。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近千个与“非遗”相关性较强司法案例中,商标侵权类占比达46.8%,紧随其后的是著作权侵权类和商标授权确权。与此...
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2018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京举办。 本次学术年会为期两天,主题为“东方色彩:历史与现状”,旨在从东方民族特有的感知方式与哲学思维出发,探究东方色彩的历史形态与现实价值,让东方色彩所凝聚的古老智慧贡献于当代社会。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本次学术年会选择日本作为专家特邀国,年会期间,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
将于23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上,包括云南红河哈尼古歌、河北宣化草编技艺、浙江绍兴手工炒制香榧、福建茉莉花茶艺等20个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将亮相展会,全面展示我国多彩的农耕文化。 这是记者从19日召开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的。主题展由中国农业博物馆主办,将于2018年11月23日至2019年2月28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5号馆展出。 ...
今年4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在海南三亚起航,开启了我国首次深海考古。借助载人深潜技术,水下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北礁海域突破了我国水下考古以往大多集中于40米海域工作的局面,达到了1000米的深度。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看来,这次中国载人深潜技术与水下考古的首次联合,实现了中国深海考古“零的突破”,也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多元化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供给侧开发也持续发力,积极探索实现国有馆藏文化资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互赋能。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2018年度“百馆百企对接计划”,通过地方推荐申报,从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地方文化文物单位与文化企业合作的优秀项目获得资金支持,以宣传推广馆企合作的典型经验,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文物单位加强与文化企业合作,激活...
历时5年建设、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二期馆于日前建成揭牌。这标志着位于西宁的青海藏文化博物院正式扩建成为一家全方位展现藏文化的综合型博物场馆。 据了解,在以藏医药文化为主题的一期馆基础上,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二期馆展品更加丰富,设有“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史”“中国藏族艺术彩绘大观”“藏族建筑艺术”“藏族书法艺术”“藏族服饰”等多个展厅。其中,“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文明史”展厅通过...
记者20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简称西藏文研所)获悉,近日,亚东海关遗址考察结束,它作为清朝在西藏建立的第一处海关,为中央政府加强西藏地方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亚东县位于西藏南部,与不丹、印度接壤。清朝亚东海关遗址位于日喀则市亚东县下亚东乡,海关建筑群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 西藏文研所研究员陈祖军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清朝亚东海关遗址由6座建筑废址与穿越遗址的驿道组成。整个...
11月19日,国家文物局文物流通领域执法监管培训班在陕西省西安市开班,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以及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陕西省文物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开班仪式。 关强在讲话中指出,文物流通领域执法监管是文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家文物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权益,也关系文物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加强文物流通领域执法监管,要严格落...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时,特地来到了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实践告诉我们,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保存城市的记忆,方能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 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城市对于人们,不仅是栖身之所,更是传承文化基因的摇篮。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在全球不少地方,昔日的街区、...
记者从浙江自然博物馆了解到,正在建设中的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将于年底亮相。11月16日,专家对该馆的五个主展馆布展项目进行了初步验收。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占地300亩、馆舍6万平方、投资11亿,是亚洲单体建筑最大的自然博物馆。 安吉馆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公司德国戴卫奇普菲尔德事务所主持设计,遵循“建筑长在山坡上”的整体设计,分散布局思路,基本保持了地块的...
日前,宁波市文保所组织召开了《宁波市不可移动文物信息化管理云平台规划方案》评审会。 平台设计单位详细介绍了该云平台的整体构架和建设思路,拟规划涵盖统一认证、文物资源、安全管理、价值利用、协同办公、分析决策、基础设施七大体系,利用多方面的互联网技术打造我市文化遗产多功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会议将该项目命名为“宁波市不可移动文物信息化管理云平台”。 专家组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并审阅了相关资料,...
11月16日上午,中国婺剧博物馆开馆仪式在中国婺剧院举行。该馆是国内首个婺剧主题博物馆,配合首届中国·金华李渔戏剧周,以国际化的视角和现代化的语言展示婺剧历史和文化。这家特殊的博物馆位于中国婺剧院底层,收藏了3000多件与婺剧相关的产品,从台前到幕后,从近500年前到新时代,穿越时空,对来访者将婺剧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从中国婺剧院大厅西侧拾级而下,迈入博物馆的大门,不到10...
近日,2018年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总开幕式在绍兴市文化中心举行,景宁县畲族博物馆被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授予“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 据了解,浙江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自2013年开始,由各地轮流主办,今年是第六届。今年活动周的主题为“服务‘八八战略’,推进全民终身学习”。 畲族博物馆是一座以反映畲族文化历史为主线,集中展示中国畲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专业性民族博物馆。畲族博物馆依托...
11月16日,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对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进行专题调研,实地察看了嘉兴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建设情况,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关于马家浜文化博物馆工程进度的介绍,在市文化局召开了马家浜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座谈会。 马家浜遗址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长江下游、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马家浜文化的发现地,距今约7000年。2001年,马家浜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
提示: 中国婺剧博物馆开馆仪式16日上午在中国婺剧院举行。该馆是国内首个婺剧主题博物馆,以国际化的视角和现代化的语言,配合首届中国·金华李渔戏剧周,以全球化、市场化的视野,展示婺剧历史和文化。 中国婺剧博物馆开馆仪式16日上午在中国婺剧院举行。该馆是国内首个婺剧主题博物馆,以国际化的视角和现代化的语言,配合首届中国·金华李渔戏剧周,以全球化、市场化的视野,展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